第381章
王晞眼前有一条坦途,可以走高澄主薄邢邵的路子,没错,又是他。
地方僚佐与白身,非进士不能入职中枢,特意点名地方僚属,自然就不包含晋阳与洛阳两个中央,即高欢、高澄父子俩的幕僚。
邢邵与王氏兄弟的关系还要从王晞长兄王昕说起。
13年前,六镇在河北发动第二次起义,邢邵与王昕同在光州东莱郡(山东莱州)避祸。
邢邵堂兄,幽州主薄邢杲在青州聚众起义。
东莱郡兵得到消息便要捉拿邢邵,是肥胖的王昕蔽伏在邢邵身上,高呼‘欲执邢子才,当先杀我’,才将邢邵救下。
王昕与二弟王晖入朝为官后,邢邵还在隐居,故而将诸弟托由邢邵照顾。
诸弟之中,邢邵最喜王晞的才华,受招至高澄幕府后,知其立志奉养老母,未曾向高澄举荐。
其实,高澄也无需由他来向自己举荐王晞。
乾明之变主要策划者,首功之臣,六弟高演第一心腹,这样的人高澄都能忘记,那也白啃了那么多年史书。
邢邵升任主薄后,第一件事就是向高澄举荐在京任官的王昕、王晖兄弟俩。
高澄召见过,对两人的才能很是欣赏,升王昕为秘书监,专掌国家藏书与编校工作。
升王晖为中书舍人,任职中书省,为高澄代笔起草诏令。
小高王肚里有多少钱墨水,自己心里清楚,没过正经古文教育但他能做到文理通顺已经实属不易。
政令要写得文采飞扬,那真是难为了他高某人。
两位兄长得用于高澄,又有邢邵任职主薄,王晞却没有选择求职于高澄幕府。
如今大将军府人才济济,要想熬出头,还不知道要等到哪一年。
王晞又不是高澄肚子里的蛔虫,哪能知道王家九子中,他最看重的就是日后谋划乾明之变的自己。
两位兄长奔母丧的时候,王晞与他们有过交流,希望能够借科举一鸣惊人,他有这样的自信。
崔赡久在地方,也能从一条条文书指示中明白高澄对科举的重视,更何况是身处中央的王昕与王晖。
两人对王晞的想法很是认同,说到底,高澄改革官制,选官任官首重才能,但到了他自己的幕府,却又讲究起了先来后到。
其中原因自然是朝廷官员的任免是公事,自己幕僚的提拔却是私情。
小高王对幕府进出严格,哪怕当初在河北索括隐户,与士族门阀利益交换,收了一大批人,也是各大家族最杰出的子弟,谁会把这么一个机会,交给一个蠢物,那可是用隐户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