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的小说
认真的小说 > 大明镇海王 > 第192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92章

 

京城一处隐秘之所。

“真是天助我等,在这个时候来个饥荒,想不发财都难。”

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人笑着说道,做粮食买卖的,最喜欢的就是发生饥荒,因为一旦发生饥荒,这就意味着他们手中的粮食将会比金子还要金贵。

到了那个时候,他们上可以用粮食来通天,想要好名声了,这粮食就便宜卖给朝廷,少不了要获得一个大善人的美名。

下可以利用粮食收割民财,平时几文钱一斤的粮食,饥荒的时候卖几十文一斤,其中的利润有多大,也只有这些粮商能够知道了。

“发财不是难事,古今楼的买卖都知道吧,这古今楼开业到现在,他们的进账都已经超过五百万两白银了,这才是一夜暴富。”

“据说前段时间,东宫的哪位分红都分了一百万两白银。”

“我们这做粮食买卖的和他们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上不了台面,赚的是辛苦钱。”

一名书生模样,手中拿着扇子的年轻人谈谈的说道。

“胡公子说的是,我们只是赚点辛苦钱、辛苦钱!”

那名大腹便便的中年人听到这个胡公子的话,也是赶紧点头哈腰,一副巴结的样子。

这个胡公子可不是一般的人,他叫胡万安,徽商胡家的大公子,未来的接班人。

徽商在这个时代绝对是财富的代名词,徽商并不是笼统之安徽这边的商人,它的范围囊括了江苏淮扬一带。

淮扬一带因为有盐,所以诞生了无数的大盐商,而盐商这是这个时代最有钱的代表。

同时因为明朝特殊的盐业政策,这想要获得盐引就必须运粮食到九边重镇去才能够获得盐引,当然这个政策在弘治五年的时候就改了,原因是因为私盐盛行,再加上朝廷权贵等随意向皇帝奏讨占窝、垄断开中,造成盐引的派发量大大超出了盐业的产能允许范围。

这迫使大量边地商人空有盐引,却无盐可领,只能在盐场等待新盐的产出,有的需要等待守支数十年的情况出现,这极大的打击了边商输粮支边的热情,导致开中法的执行变得举步维艰,很难再像洪武、永乐年间那般良好运行。

所以在弘治五年的时候,时任弘治皇帝户部尚书的叶淇提出了纳银领取盐引的办法,即折色法,从此规定商人们以后不需再将军需运往边镇,只要向国库缴纳银两,就可获取盐引。

所以以前这些盐商想要做盐的买卖就必须要运粮食到边镇地区去换取盐引才可以,这些徽商自然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因为地处最为富庶的江南地区,这江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最为重要的粮食产区,所以慢慢的这些盐商和粮商彼此之间也是很难分开,徽商也是如此,他们既是大盐商,同样也是大粮商。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