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节
王玄半晌无言,最后道:“这一点你和赵含章倒是挺像的,你们不愧是一同长大的姐妹,罢了,你既选定了她,那我助你就是。”
王玄亲自给琅琊写信。
等兄妹两个带着亲兵赶到荆州时,琅琊的信也到了荆州,他们同意了王玄的提议,让兄妹两个代替王澄成为荆州刺史。
但是,给王澄和王玄的私信中,王氏希望他们能够尽早替王四娘挑选良婿,待她定亲,荆州刺史还是应该由王玄来担任,女子就该在家相夫教子,大晋已经有了一个女刺史,再来一个算怎么回事?
王氏并不太想要那样的名声,他们杰出的子弟够多,用不着一个女子来给王氏争取荣耀。
王玄见珍爱的妹妹被如此暗暗贬低,自然不开心,王澄更是不搭理,只看了一眼就把信丢到一旁,对上门的兄妹俩道:“辞官的折子我早已上交,你们既然也拿到了任命书,那这荆州就交给你们了。”
王玄见王澄有离开的意思,连忙问道:“二叔这是要去何处?”
王澄道:“荆州闷得很,我出去走走。”
王玄:“不知二叔想去何处?”
“随便吧,哪儿都行。”
王仪风见他身上松松垮垮一件外衣,底下一条宽松的长裤,光着脚丫子,一站起来,衣裳敞开,露出一片胸膛,不由皱眉,“二叔,你又食五石散了?”
“没有,”王澄挥了挥衣袖道:“只是天气炎热,你既有胆来做这个荆州刺史,应该是不拘俗规才是,我自在些,你也要管吗?”
王仪风冷着脸道:“我无心管二叔袒胸露腹之事,不过,食五石散就不行,我的第一个政令就是,荆州内,禁服五石散,一经发现,不论是谁,坐监罚钱后逐出荆州!”
王澄:“……你跟赵含章就学了这个?跟个母夜叉似的。”
王仪风并不在意他怎么说,警告道:“二叔可要小心谨慎些,真食了五石散,我是不会留你在荆州的。”
“我也不用你留,我自己走!”王澄说完就往外走,鞋子都不穿了。
王玄无奈的看了一眼王仪风,去追王澄,“二叔,四娘也是忧心你的健康,那五石散有毒,吃多了会死。”
“哼,她看我不顺眼,我还看她不顺眼呢,不留了,我走!”
王玄扯住他的袖子,这才道:“您是荆州前刺史,就算要走,也得交接完才能走啊。”
王澄:“……何须用我交接,你们直接去见刺史府的官员就行,我跟他们也不熟。”
王仪风从里面出来,冷哼道:“您都来这儿当了三年刺史,却还跟刺史府的官员不熟,好大的脸!”
王澄终于有些生气了,回头怒视王仪风,“你与你母亲一样趋利好权,你才当上刺史呢,位置还未坐稳,少在我跟前得意。”
“我母亲好歹做到了当家主母应做的事,倒是二叔,你倒是淡泊名利,潇潇洒洒,但你作为一州刺史,你尽到责任了吗?”
王澄就不是好欺负的,被这样诘问,他当然不开心,叔侄两个当即在院子里吵起来,王仪风上任第一天,前任现任刺史互相辱骂,差点儿就大打出手。
王玄站在俩人之间,由着他们的口水从左右喷来,整个人都麻木了。
他就知道会这样,二叔和四妹,从小就是针尖对麦芒,从未停歇过。
王澄最后气呼呼的离开了刺史府,但他也没离开荆州,而是搬去了不远处的一个别院,依旧每日饮酒作乐。
这一次,再没人来烦他了,他可以尽情的喝酒。
王仪风则开始面见荆州官员。
送礼(陌颜啊,回来吧)
王仪风和王玄带亲兵先行,她和赵含章要的军队、粮草等都留在后面。
一开始没多少官员愿意听王仪风和王玄调遣,俩人太年轻了,最要紧的是,他们都姓王。
哼,姓王的都不是好东西,一个王澄把荆州作乱了,换另外两个姓王的来接手,以为他们荆州的官员和士绅都是吃素的吗?
于是各级官员各自为政,勾引和他们交好的士绅,建造邬堡,抢夺流民,就跟刺史府作对。
当然,这都是暗地里进行的,他们要作乱,总不能在脑袋上刺字说,我不服,所以我要造反吧?
正热闹时,两千赵家军带着三十个学生、粮草、军备到达南郡江陵,这是荆州的治所,王澄当年上任时带来的人也都在这里。
荆州的官员不配合,王仪风直接用自己带来的三十个学生,先让赵家军接管荆州的军队,打出赵家军的旗号,去叛乱的流民中招安。
学堂的学生跟着他们一起,这种事他们做多了,学堂也专门培训过,很熟练。
赵家军和赵含章收拢流民的手段天下闻名,这也是荆州叛乱来得又急又快的原因之一。
他们实在是受不了王澄这个刺史和当地衙门,所以想要离开荆州去豫州。
反正去豫州的流民和难民都能分到田地,还能分得粮种,衙门还会减免一些赋税,只要不遇上天灾,他们就能活。
所以大家都涌向豫州。
王澄是不管事,但从前年开始就限制荆州的百姓去豫州,去年,赋税收不上来,大量百姓丢下土地流浪,后以流民的身份进入豫州。
除了去豫州,还有不少流民选择去当土匪,去年赵驹不就以剿匪的名义跑到江夏郡吗?
那一次之后,王澄就派人在边界设立关卡,既防备赵驹,又不许人口再流入豫州。
偏他只拦人,并不处理流民的问题,不收拢,不安抚,凡是被抓到的,要么被充作奴隶,要么被送入军中当兵。
这样的懒政怠政之下,流民们这才造反,就是想冲破关卡去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