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4章 搞平衡
代表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到星岛的是海汉的老熟人菲利普,他现在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海商身份。因为在近两年与海汉的贸易中收获颇多,菲利普如今已经凭借丰厚的身家进入到了东印度公司的管理层,虽然还没摸着决策层的门边,但至少已经可以作为公司的官方代表出席一些外交活动了。
关于英国人暗中向柔佛贩售武器一事,最开始便是菲利普通过自己的消息渠道获知的情报。在确定这个消息的真实性之后,菲利普和公司高层都决定将其告知星岛的海汉驻军,一方面是向其示好,另一方面也希望凭借海汉的力量,对英国这个竞争对手造成沉重打击,终止其进军南海的妄想。于是为了这事菲利普已经亲自跑了好几趟星岛,将所知的情报交到罗杰手上,并且告知了东印度公司对于此事的态度——如果海汉有需要,东印度公司可以派出武装人员进入星岛助战。
当然了,这个提议不可能得到罗杰的认可,他对于荷兰人的信任程度十分有限,哪怕关于英国人的情报的确的是真的,他也不会同意放荷兰武装人员登上星岛。
荷兰与海汉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一方面荷兰在曾经的数次交手中均败在海汉手下,并且在台湾海峡苦心经营数年才得来的江湖地位也被海汉完全取代;另一方面荷兰为了保住在远东地区的贸易渠道,也不得不向海汉低头,在表面上维持和平以换取前往东北亚地区的贸易机会。从处境来说,荷兰与葡萄牙倒是有不少相似之处,虽然对于海汉在南海地区的统治地位不甘,但慑于海汉的可怕武力,也只能选择妥协屈从。
荷兰人主动告知英国佬在暗中的谋划,罗杰并不会认为这是因为荷兰人与自己站在同一阵营,他们与英国之间的竞争关系十分激烈,这么做只不过是借刀杀人的手段而已。如果海汉跟英国人打个两败俱伤,他毫不怀疑荷兰人可能会在最后关头跳出来对交战双方同时进行补刀。所以当菲利普提出乘胜追击继续打击柔佛和英国,罗杰却显得根本没什么兴致。
“打仗是很花钱的,就算我们打垮了柔佛,也没有多大的直接收益。他们连赎回战俘的钱都掏不出来,继续打下去只会白白浪费我们的军费。”罗杰很直接地表明了态度,言下之意就是老子不愿意花这冤枉钱继续开战,你荷兰人要是想出兵就请便,想拖海汉下水那就免了吧。
菲利普听罗杰这口气自然也就闻弦歌而知意,没有再强行把这个话题进行下去,他还有另一件很在意的事情要向罗杰打听:“我在码头上好像看到了两艘葡萄牙帆船,这帮奸商不会是赶着来收购你们缴获的战利品吧?”
“战利品?我倒是想卖,可葡萄牙人嫌贵啊!”罗杰笑道:“要不你们把东西接手吧?我这里可是有一大批几乎全新的火绳枪,在你们的巴达维亚城应该能派上用场。”
菲利普真正关心的可不是海汉的战利品,而是葡萄牙人的来意。目前两家各自把守住一处连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海峡航道,在南海的发展算是均势,但这两家的争斗也是由来已久,彼此之间的提防也从未放松。菲利普既然知道岛上有葡萄牙人,那自然是要弄个水落石出,免得让己方陷入被动。
“只要价格合适,那倒是可以考虑。”菲利普随口应付了一句,又将话题转回到葡萄牙人身上:“那他们应该是听说贵国打败了柔佛,赶着要对柔佛落井下石吧?毕竟他们跟柔佛之前的恩怨已经持续好几十年了,被仇人日日夜夜地盯着,想必日子也不太好过。”
罗杰何尝听不出菲利普的弦外之音,对于荷兰和葡萄牙之间的竞争关系,他也同样是抱着坐山观虎斗的心态,这两家如果哪天又干起架来,他是绝对不会在中间充当和事佬的。考虑到菲利普早先送来英国情报的人情,罗杰便据实已告,将葡萄牙人的建议告诉了他。
“这帮无耻的南方骗子,就想着利用贵国的胜利来为自己谋利!在开战之前他们干嘛去了?”菲利普立刻便对葡萄牙人的举动表示了愤慨,浑然忘记了他自己刚才也向罗杰提出过类似的建议。当然了,站在菲利普的角度来看,大概并不会认为自己的态度有什么不妥之处,毕竟他在战前便向海汉提供了关键性的情报,并且也代表荷兰一方表示过可以派兵助战。与事后才跳出来拣落地桃子的葡萄牙人相比,荷兰人在这件事情上所投入的精力的确多出不少,自然不愿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被竞争对手给抢了去。
从战略角度来看,如果葡萄牙在马六甲海峡建立起了横贯两洋的殖民地,那对于仍处于巴达维亚重建期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来说绝非好消息。而且荷兰也绝不希望看到葡萄牙与海汉联合出兵,这种事有一说不定就有二,今后荷兰要是在与葡萄牙发生军事冲突的时候,对方把海汉拉出来挡枪,那还怎么操作?菲利普暗自打定主意,如果罗杰已经被葡萄牙人说动,那无论如何也得把这个事给搅黄了才行。
“将军,葡萄牙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小人,他们只是想借助贵国的武力来实现自己的目的罢了!我希望你能看清他们的面目,不要被这些家伙的蛊惑所动摇。”菲利普毫不客气地继续对葡萄牙人的行为进行吐槽,尽可能地破坏对方在罗杰心目中的印象。
“那你们呢?你们的目的又是什么?”罗杰盯着菲利普意味深长地问道。
“我们完全是出于善意的目的,对合作伙伴面临的困难局面主动提供帮助,跟那商骗子的出发点是完全不一样的。”菲利普顿了顿又补充道:“当然如果有机会再给英国佬一些教训,那就最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