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6章 合作与结盟
而且王汤姆也并非虚言恫吓,联系朝廷报功之事本来就是由东江镇通过自己在朝中的关系来操作,京城那边的确是已经有了回应,据说兵部会派一名侍郎到辽东这边查验军情战况,以证实东江镇送去京城的战功报告并非作假。当然这位特使还有一个特别的秘密任务,就是与在辽东主导局势走向的海汉人会面,商议两国关系以及辽东地区将来归属等敏感话题。
按照时间来推算,大明特使应该几天之后就会抵达辽东,无需担心中间再产生什么变化,所以王汤姆现在也可以放心大胆地对朝鲜人放出这个消息。他知道大明是朝鲜难以抗拒的存在,如果能让大明特使松口,朝鲜这边肯定会选择顺从。当然了,如何说服大明特使,这大概又将是另一次艰苦的谈判了。
只是这样一来,海汉与朝鲜签署结盟协议的时间肯定又得往后再推迟若干时日,这对于海汉想要尽快将朝鲜作为后勤资源利用起来的打算是不利的。如果能有其他办法敦促朝鲜早些签约,王汤姆本来也不想用上这招。
当天的谈判最终还是没有达成实质性的结果,但李倧在会谈结束后宴请了王汤姆和沈志祥,只是王汤姆吃惯了大餐,对于朝鲜人小碟小碗摆一桌子的寒酸宴席并不是太感兴趣。草草吃过尽到礼仪之后,便告辞回到了舰队。
双方当然不会就此歇下来,晚间便各自招齐手下的智囊,开始分析谈判局面,各自谋划要如何在接下来的谈判中获得主动,实现自己的目标。
话分两头,各表一枝。王汤姆率领北方舰队在朝鲜汉城外耀武扬威的时候,一支由京城秘密派出的队伍也已经抵达了海汉在北方的控制区。这支队伍由兵部侍郎梅生川率领,其目的是验证东江镇与海汉组成的联军在辽东的真实战况。
梅生川与东江镇总兵沈世魁本是旧识,当年沈世魁还在辽东经商的时候两人便结识了,也算是有多年的交情。沈世魁接了东江镇这个烂摊子之后,如果不是梅生川在朝中为他打点,东江镇恐怕早就已经自生自灭了。不过在东江镇搭上了海汉这条大船之后,梅生川的投资也总算收到了回报,沈世魁每隔两月便着人送大笔银子进京,目的是为海汉与大明朝廷的正式官方接触打点关节,而其中至少一半的银子都是进了被他委托办理此事的梅生川口袋。
梅生川当然也不是拿了银子不做事的人,事实上他的打点工作做得相当出色,加之有东江镇送来实打实的敌军人头、旌旗、兵器等缴获作为辽东大捷的物证,即便是大明朝廷对海汉再怎么不待见,也不能再对辽东的局势熟视无睹了。于是最终在梅生川的张罗之下,崇祯皇帝决定派人到辽东去看个究竟,顺便也与海汉人进行磋商,毕竟这海汉国从大明手中抢去的领土可不少了,虽说大明一直抽不出手去对付海汉,但这事总得有个说法才行。
办理这件事自然得找个懂行的人负责才行,崇祯皇帝选来选去,最后还是将这个任务交到了梅生川手上。原因有二,一是他身为兵部侍郎,去战区巡视,验证战功、慰问部队,这些都是其职责范围内的事;二来梅生川与东江镇总兵沈世魁有旧,由他去当地办公可能会多一些方便。
梅生川本来也有毛遂自荐之意,既然皇帝替自己省了戏份,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在出发之前,崇祯专门在御书房单独接见了他一次,对其勉励之余,也特地叮嘱了一番,要求他不可在海汉人面前落了下乘,对于领土问题一定要有理有据地进行抗争,不能轻易承认海汉对所占领大明国土的权力。
这个差事其实性质比较敏感,毕竟辽东是名义上的大明领土,但先是被后金武力占据,如今海汉人又在辽东打败了后金,从中分得了一杯羹。大明官方在这个时候与海汉接触,无疑是有在辽东问题上选择妥协的嫌疑,如果消息传开了,朝廷的威信肯定将大受影响。所以为了大明的尊严考虑,梅生川这队人只能以非公开的形式离开京城,并且不可将此行的目的公诸于众。为此兵部人马改换身份,安排行程,又多耽搁了一些时日。
梅生川的队伍不过七八十人,伪装成回老家省亲的富商,出了京师之后便折向东南方向,一直行至顺天府与河间府在海边交界处的大沽镇,然后在这里乘坐早已准备好的三艘帆船出海。不过这支船队并未直接去向辽东,而是先去了一趟山东登州,在登州城外的水寨驻留了一晚。
梅生川当晚会晤了登州知府陈钟盛和山东都司指挥佥事廖杰,向他们了解海汉在山东这边的状况,同时将朝廷的一些安排传达给他们。至于具体谈了些什么内容,外人并不知晓。船队只在登州城外待了一晚,翌日便出发继续东行,直接去往了海汉在山东的基地芝罘港。
由于事前就已经通过东江镇这个中间人通过气,因此大明高官的秘密造访并没有引发任何误会。安全部驻北方最高长官郝万清亲自出面会见了梅生川,与他沟通了海汉目前在山东地区这种近乎畸形的占领状况。
郝万清向梅生川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承认海汉在福山县境内的权益,特别是由海汉投资建设的港口、市镇、道路、矿山,应由海汉掌握所有权。二是开放山东境内的移民、通商自由,让商品和人口可以更自由地进行流通。这两点要求当然不是孤立提出的,而是结合辽东的局势走向所提出的一揽子计划中与山东相关的部分。
当然了,至于说海汉在山东实际控制区的归属权,以及保有驻军这样比较敏感的问题,郝万清还是很有分寸地没有直接提出,算是给梅生川这位兵部高官保留了几分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