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5章
如果要以海汉过去挑选海外殖民点的标准来衡量,这两处候选地点的条件其实都算不上太理想。一个没有天然良港,难以驻扎海军舰队,另一个地方虽然有港湾,但附近区域的人口密度太低,前期难以得到足够多的劳动力,开发难度偏大。
但既然执委会的意见是将这个殖民点作为今后向西扩张势力范围的桥头堡,罗杰认为这就意味着将其作为军事用途的成分更大一些,所以他还是选择了拥有天然港湾条件的加勒湾。这样至少能先建立起一个海外军事基地,再在此基础上发展成执委会所期望的殖民区。
要在远离现有势力范围的地方建立新殖民地,仅靠星岛殖民区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罗杰也必须要依赖于执委会调拨的资金和人员来组织准备工作。
但执委会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东亚大陆上,往印度洋方向的西进计划主要是由军方在推动,所以目前分配给这个计划的资金和人员都十分有限,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还需要星岛殖民区自行完成一部分筹备任务。
而星岛殖民区已经将大部分流动资金投入到杜迈油田项目的开发工程中,已经没有多少余力再负担起另一个耗资更大的项目。于是西进印度洋的计划在经过了近半年的运作之后,却还是因为各方面未能协调好资源的投入而暂时搁浅。
1652年秋,成立已经五年的海汉航空研究院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由其研制建造的第一架固定翼螺旋桨飞机成功完成了首飞。
当天在三亚市的许多民众都亲眼目睹了这架飞机在距离地面约数百米的空中盘旋飞行。这架飞机还特地做了显眼的红蓝双色涂装,以免飞行期间引发民众的恐慌。
不过官方还是低估了民众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飞机在天空中的出现并没有造成混乱,倒是很快就引来了民众的围观和欢呼。
当然了,在三亚的各国外交人员也大多有幸目睹了这注定要被载入史册的一幕。对于这些时刻都在关注海汉发展进程的外国人来说,飞机的出现给他们造成的震动可能尤甚于海汉民众。
海汉人已经能造出在天上飞行的载人机械了,还有什么是他们做不到的呢?
次日《海汉时报》发行了一期特刊,对首架飞机的成功试飞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而这一期特刊自然也是被民众一抢而光,“飞机”一词迅速成为了三亚街头巷尾最为热门的话题。而这架被命名为“东风”的飞机,也被视作了海汉近年来最大的工业成就。
“东风”首飞成功的消息,迅速通过电报传送到了各个海外殖民区。这对于海汉目前的领土分布状况来说,其意义可谓十分巨大。如果能通过航空将各地间输送人员和物资的时间大为缩短,哪怕是面对极为有限的运力和高昂的成本,对国家政局保持长期稳定也会起到明显的巩固作用。
当然了,要将目前结构简单的试飞型号变成可以长途飞行的运输机,建立起可靠的航空运输体系,这中间的跨度仍然相当大,以海汉现有的工业能力仍然不可能一蹴而就。
唯一值得庆幸的好消息是,穿越者们所掌握的科技知识可以让航空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少走许多弯路,而未来的各种机型也无需自行摸索设计,全都有现成的方案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