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3章
1655年九月的某个清晨,一支车队缓缓行进在通向京杭运河的官道上。这支车队前后各有一队武装骑兵拱卫,道上民众纷纷提前避让到路边,唯恐惊扰到大人物的行程。
陶弘方看白乐童一直张望车窗外的风景,笑着调侃道:“事到临头,又舍不得离开了吗?”
白乐童摇头应道:“那倒不是,反正今后要迁都,我们也还会再回来。我只是在回想来杭州这段时间的经历,盘点一下得失对错。”
白乐童来时斗志满满,一心想在杭州展现一下自己的专业能力,但到了这边却慢慢发现局面并不如自己所期望的那样,有太多无法掌控的事情。地方官府的行事风格,也与他的认知相悖,甚至一度让他很怀疑东海大区的步调方向是否与胜利堡保持了一致。
当然截止到目前为止,他所观察到的事实都证明了石迪文的确要棋高一着。相较白乐童一直纠结的科举公正性,石迪文对朱子安的安排才是充分利用了科举的影响力,这可不是更换考题方案或者多抓几个舞弊者所能达成的效果。
白乐童冷静下来之后,早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他现在所在意的已经不是有关科举那些鸡毛蒜皮的问题,而是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值得吸取的经验和教训。
陶弘方见他情绪如常,便也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此次乡试最大的受益者正坐在车队的另一辆马车上,而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们每天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陶弘方也希望白乐童能早些调整好心态,能与那朱子安正常相处。
另一辆马车中,坐在朱子安面前的石成武和王安国两人。这辆马车是石成武的专车,车内柔软的弹簧坐榻和大块的透明车窗玻璃,以及车厢下方缓解路面颠簸的减震系统,都是朱子安未曾接触过的新鲜事物。这些玩意儿当然并非杭州本地所产,事实上这整辆马车都是在三亚订制完成,然后再装船运来杭州,光是期间的运费就够在本地买上四五辆普通马车了。
这样的待遇本不是一个文书能够享受到的,使团中的其他随从人员都只能乘坐十人一车的大篷马车。对面这两个年轻人与自己年龄相仿,但手中掌握的权势却远非朱子安可比,他虽不至于因此自惭形秽,但也不免有些羡慕对方。
朱子安的脸色有些不安,因为他心里很清楚,自己此行的任务可不仅仅只是一个负责作笔录的文书而已,使团与朝日两国的会谈,他都将会作为参与者列席,并且在其中扮演不可缺少的角色。
前日石迪文秘密召见他的时候,已经将话说得很明白,海汉希望利用他的身份,让朝日两国明白大明与海汉之间的政权交接已经完成,认清形势,今后安心与海汉合作。
如果要以大明皇族子弟的身份面对这样的任务,难免心里会有些不太舒服,但对于朱子安来说,倒是没有太大的心理负担。从当年清军大破济南城之后,德王一脉其实就只空余一个藩王的名号,早就没有了贵族应有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