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章勿点
远古时期
旧石器时代
主词条:元谋人
云南省是人类重要的发祥地之一,生活在距今约1400万年到800万年之间的腊玛古猿,在中国被称为禄丰古猿、开远古猿等。他们是从猿到人的过渡性生物,会使用天然工具。腊玛古猿也被称为正在形成中的人。旧石器时代的早、中、晚期的古人类及其文化遗址均在云南有发现,具有代表性的如下:
元谋人,属于在云南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猿人的代表,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的直立人。[2-4]
昭通人,年代应为晚更新世,是云南省首次发现的早期智人古人化石。[5]
在云南发现的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新人或称智人的化石主要有:西畴人、丽江人、昆明人等。发现的西畴人牙齿的特征较为接近现代人,属晚期智人。[6]丽江晚期智人则表现出蒙古人种的特征,与现代人十分接近。此外,在云南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迹重要的还有:“昆明人”、“蒙自人”、“姚关人”等。[7]
新石器时代
云南的新石器时代,约在距今7000到3300年间。其遗址和出土地点在云南有着广泛的分布,迄今共发现近400处。[8]从云南出土遗址的自然环境看,有河湖台地、湖滨地区的贝丘遗址和洞穴遗址3种人类居住选址的类型。[7]
夏商周时期
夏、商时期,云南属中国九州之一的梁州。
秦汉时期
主词条:滇国
先秦时期,云南是着名的驯马产地[9]。“昆明”人主要分布于滇西地区,而月氏系统的“叟”人则更多地分布于滇中甚至更为东部的地区。[10]云南主要有哀牢、昆明、滇等族。
前3世纪,楚国大将庄蹻进入滇池地区,建立滇国[11]。汉初时期,云南族群众多,且经济形态有农耕和游牧,发展水平不一。[12]
秦统一中国后,修“五尺道”,在云南派官“置吏”,标志着中央王朝对云南正式统治的开始。[12]
汉元封二年前109年,西汉武帝时期,开西南夷,滇王降,赐滇王王印,设益州郡,领县27个。王莽时期,南中地区发生动乱,王莽派大军十万,经过十多年的征讨,平定动乱。王莽任命文齐为益州太守。
东汉在今保山设永昌郡,亦属益州部,对云南的统治进一步深入,中国在云南西部地区的疆域已大体奠定。[13]中央王朝继续向云南移民,到东汉末年,汉族移民已在云南形成巨大势力。为控制汉族移民,边郡官员在移民中选拔和培植一批“豪族大姓”。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云南大姓聚众称雄,割据一方。
魏晋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被称为“南中”。三国时南中部分奴隶主贵族据地自雄,诸葛亮率大军渡泸,平定南中,并调整郡县建置。
晋朝泰始七年271年,改置宁州。太康三年282年,复省入益州,置南夷校尉。太安二年303年,复置宁州。东晋咸和八年333年,李雄派李寿率兵攻占南中,李寿被封为“建宁王”,爨琛为交州刺史。咸康四年338年,分置安州。咸康五年339年,爨琛降晋,晋王朝封爨琛为宁州刺史,并承认其世袭地位,从此汉族豪族爨氏统治云南400年。[14]
汉晋时期,有较多的移民进入云南,所形成的小聚居区,主要在郡县治地与交通沿线。[15]这时云南广泛使用铁器,实行移民屯田,滇中、滇东北等地出现了新的封建生产关系的因素。
南北朝,梁大同年间,改置南宁诸州,承圣末年,云南成为西爨与东爨之地。[13]
隋唐宋时期
主词条:南诏国、大理国
隋代消除割据势力,云南重新置于中央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下,唐初继之,基本上恢复了汉晋时期的郡县规模。隋开皇十七年597年,复开南中,仍置南宁州,领羁縻数十州,后又领于益州都督府。
唐武德元年618年,设南宁州,后改为南宁都督府;武德七年624年,设雟州都督府;贞观六年632年,复置戎州都督府;麟德五年664年,设姚州都督府。[12]在云南建立了一大批羁縻府州,唐朝未能在云南实行屯垦戍边的政策。唐朝主要采用羁縻政策,依靠当地的酋长夷帅建立统治。[14]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洱海地区的蒙舍诏部落首领、皮罗阁兼并五诏,建立南诏国,被唐朝赐名“归义”,皮罗阁封为云南王,南诏时期的疆域东接贵州,西抵伊洛瓦底江,南达西双版纳,北接大渡河;东南界今越南,西南界今缅甸;西北与吐蕃为邻,东北与戎州相望的广阔疆域。南诏内修制度,筑拓东城。次年建都太和城。天宝元年742年,置戎州督羁縻三十六州。天宝九年750年,南诏占领云南全境,称臣吐蕃,僭国号曰大蒙。
唐朝对南诏占据爨地十分不满,双方发生争执与冲突。唐朝调动大军先后在泸南和西洱河地区对南诏发动了两次大的征讨,结果惨遭失败。贞元十年794年,唐朝与南诏在点苍山结盟,南诏背弃吐蕃回归唐朝。唐朝以南诏为“云南安抚使司”,由剑南西川节度使兼任“云南安抚使”。[14]
南诏建立后,大规模移民,把20余万户白蛮迁至永昌地区,把乌蛮自山林深谷迁至西爨故地。[12]
879年,郑买嗣杀南诏王建大长和。光化四年901年,郑买嗣夺位,自立为王,改国号大长和。后唐天成三年928年,杨干贞建大义宁。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联络三十七部灭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政权。大理国政权基本上承袭了南诏以来的疆界,行政区划设有八府、四郡、三十七部,实行封建农奴制专政。大理国政权在云南的统治基本与中原的宋朝相始终。大理王向宋朝称臣纳贡,其首领先后被宋朝封为云南八国郡王、大理王等,并成为南宋王朝抵御蒙古贵族西部战线的助手。大理国政权始终保持着对宋王朝的臣属关系。
元明时期
元朝
1253年,忽必烈率大军乘革囊渡金沙入云南,灭大理国,1260年,设“大理国总管”。1276年,忽必烈选派赛典赤·赡思丁来云南建立云南行省,任赛典赤为“云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省会中庆路昆明,清查户口,编定赋役,自此昆明取代大理成为云南的政治中心,云南完全纳入了元朝的统一治理范围,“云南”一名便正式作为行省一级的机构出现在历史上。[12]此后元朝封也先贴木儿为云南王,1290年封皇孙甘麻剌为梁王,云南王镇大理,梁王管辖全省,云南实际上存着行省与诸王府两套政权。
元王朝在云南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等各级行政机构。除“蛮夷”聚居的地区实行土官制度宣慰司、宣抚司、土知州等而外,基本上实行和内地一样的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至元二十年1283年,开始在云南建立军事屯田,军事屯田的任务主要由蒙古、色目、契丹等民族组成的军队承担。[14]
蒙古、回回移民入滇,即将制炮术、采矿术、医药、天文历法等一些先进知识随同带入。[16]伊斯兰教在云南进入空前发展时期。回回人亦与当地人进行通婚和融合。[12]元代以前迁入云南的汉族移民,主要聚居在郡县治地。[15]
明朝
主词条:三征麓川
明朝建立后,明朝先后五次派遣使者入滇劝降,两次使臣被杀,劝降无果。洪武十四年1381年8月,朱元璋发布征云南诏令,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为征南左副将军、沐英为征南右副将军。9月,自南京出发,兵分两路,从北、东两个方向大举向云南挺进。洪武十五年正月,昆明城被攻破,洪武十五年闰二月,大理城被攻破。至此,云南全境基本平定。[17]
明朝政府调整了对云南的管理方案,大量撤县并州[18],洪武十五年1382年建立了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实施了“土流并治”,“移民实滇,开发生产”[19],平滇军队、戍边屯垦卫所军卒及其家属大多落籍云南。[13]洪武中期,明朝进行了大规模调军云南,屯种听征、组建卫所、屯田镇戍的军事移民活动。。明代初年,云南户口有59576户,到万历初年已增至471048户,其中军户总计335426户。[14]
云南内地设府、州、县,实行以流官为主的统治,在边远地区则建立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御夷”府州等,全由土司管辖。矿冶业迅速发展,银、铜的产量居全国政事”,省会中庆路昆明,清查户口,编定赋役,自此昆明取代大理成为云南的政治中心,云南完全纳入了元朝的统一治理范围,“云南”一名便正式作为行省一级的机构出现在历史上。[12]此后元朝封也先贴木儿为云南王,1290年封皇孙甘麻剌为梁王,云南王镇大理,梁王管辖全省,云南实际上存着行省与诸王府两套政权。
元王朝在云南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等各级行政机构。除“蛮夷”聚居的地区实行土官制度宣慰司、宣抚司、土知州等而外,基本上实行和内地一样的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至元二十年1283年,开始在云南建立军事屯田,军事屯田的任务主要由蒙古、色目、契丹等民族组成的军队承担。[14]
蒙古、回回移民入滇,即将制炮术、采矿术、医药、天文历法等一些先进知识随同带入。[16]伊斯兰教在云南进入空前发展时期。回回人亦与当地人进行通婚和融合。[12]元代以前迁入云南的汉族移民,主要聚居在郡县治地。[15]
明朝
主词条:三征麓川
明朝建立后,明朝先后五次派遣使者入滇劝降,两次使臣被杀,劝降无果。洪武十四年1381年8月,朱元璋发布征云南诏令,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为征南左副将军、沐英为征南右副将军。9月,自南京出发,兵分两路,从北、东两个方向大举向云南挺进。洪武十五年正月,昆明城被攻破,洪武十五年闰二月,大理城被攻破。至此,云南全境基本平定。[17]
明朝政府调整了对云南的管理方案,大量撤县并州[18],洪武十五年1382年建立了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实施了“土流并治”,“移民实滇,开发生产”[19],平滇军队、戍边屯垦卫所军卒及其家属大多落籍云南。[13]洪武中期,明朝进行了大规模调军云南,屯种听征、组建卫所、屯田镇戍的军事移民活动。。明代初年,云南户口有59576户,到万历初年已增至471048户,其中军户总计335426户。[14]
云南内地设府、州、县,实行以流官为主的统治,在边远地区则建立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御夷”府州等,全由土司管辖。矿冶业迅速发展,银、铜的产量居全国政事”,省会中庆路昆明,清查户口,编定赋役,自此昆明取代大理成为云南的政治中心,云南完全纳入了元朝的统一治理范围,“云南”一名便正式作为行省一级的机构出现在历史上。[12]此后元朝封也先贴木儿为云南王,1290年封皇孙甘麻剌为梁王,云南王镇大理,梁王管辖全省,云南实际上存着行省与诸王府两套政权。
元王朝在云南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等各级行政机构。除“蛮夷”聚居的地区实行土官制度宣慰司、宣抚司、土知州等而外,基本上实行和内地一样的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至元二十年1283年,开始在云南建立军事屯田,军事屯田的任务主要由蒙古、色目、契丹等民族组成的军队承担。[14]
蒙古、回回移民入滇,即将制炮术、采矿术、医药、天文历法等一些先进知识随同带入。[16]伊斯兰教在云南进入空前发展时期。回回人亦与当地人进行通婚和融合。[12]元代以前迁入云南的汉族移民,主要聚居在郡县治地。[15]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