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页
“柳先生,您是需要证据吗?”头髮乱糟糟的男子不疾不徐,甚至笑了一下。
柳亦久脸上出现了慌乱的神色:“请你不要扰乱会场秩序——”
“柳先生是有名望的大教授,我怎么敢凭空污蔑,我只是是作为汪先生的朋友来为他来讨个公道。”蓬头男子不知从哪里掏出一迭a4纸,向座位四周分发。
会场自然是有安保人员的,但遇到这种情况,在出现肢体衝突前,安保们并判断不了是有人存心搞事还是正常的学术论战,因此并未阻止男子的行为。
参会的教授学者们都是吃瓜不嫌事大,隻想将这事搞个水落石出,更加不会阻止——甚至抻长了脖子想看看男子发放的到底是什么“证据”。
柳亦久在台上脸色青一阵白一阵,但却什么也做不了,平时妙语连珠的他此时像被掐住脖子的鹌鹑。
离得近的人已经拿到了“证据”开始传阅起来。不是他们不给柳亦久面子,八卦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
原来,起因是国内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学者——也就是蓬头男所说的汪鸣意,在典籍中有了新的发现。
柳亦久所在的领域与两河流域文明相关,主要的研究圈子在国外。但这汪鸣意是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好巧不巧,外语还很差,他的研究一大部分都要借助翻译软件的帮助来完成。
但这丝毫无损于他的热爱,甚至灵感之神也眷顾于他,让他在这个领域有了崭新的发现。
汪鸣意的外文水平实在捉急,新的研究成果又需要发表出去。汪鸣意写好了论文,却对自己的水平毫无信心。左思右想,决定求助于本领域近期声名鹊起的的柳亦久教授。
于是,抱着学习交流的目的,他给柳亦久发去了邮件,会场中的神秘男子发放的正是汪与柳的邮件往来通讯记录。
汪鸣意醉心学术,从未对人设防,加之柳亦久声名在外,他也是憧憬已久,算得上是他半个偶像。
因此汪鸣意对柳亦久可以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股脑地将自己的新研究倒了个底掉。
邮件回復里,柳亦久起初对他的研究内容表达了高度的兴趣,称他所发现的是一个从未有过的研究角度。
几个来回以后,却指出其中有非常明显的硬伤。柳亦久称是因为汪鸣意研读典籍时错过了一些关键性的内容,足以从根本上推翻整个论据。
虽然挫败,但汪鸣意也不得不承认。从柳亦久的回復来看,他的研究内容已经被判了死刑。
一封封邮件往来白纸黑字印在纸上,乍一看去并无问题。其中柳亦久的回復显得专业又和善,任谁看了都要称讚两句。
——所有人都不会怀疑柳亦久对汪的善意,如果不是看到汪鸣意的附件内容和今天柳亦久的报告内容几乎一模一样的话。
台下的嘈杂声音逐渐大了起来,周教授离风暴中心不远,也拿了一份证据开始阅读,老人家翻看了几页,眉头逐渐紧缩。
这桩公案一时半会没法水落石出,但所有人都在热烈地讨论其中的内容,一时间会场沸反盈天,落得柳亦久一个人在台上冒冷汗。
有好事者来理睬他,却绝非是他想听见的话:“柳教授,我们想听听你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