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憧憬
“大哥,这个孙夫胜能行吗?您为什么要派他去行朝呢?”许汉文不解地问道。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许汉青望着港口外渐渐远去的帆影,笑着说道:“泉州现在官员中能实心办事的人有,但象孙夫胜那样见人说人话、见鬼唠鬼磕的老油条却不多,此次我便是看中了他那油滑的官场经验,让他去与行朝那帮形形色色的人去打交道吧!”
“这段时间孙夫胜还算老实,每天过手的银子虽然多,也没见他伸手,帐目弄得清清爽爽,要不是我见到他就生厌,也确实该提拔提拔了。”许汉文摇了摇头说道。
“这种人如果不时常敲打,就要犯毛病,所以不可大用。”许汉青边说边转身向港外走去。
此次许汉青派出一支小型船队,绕道前往崖山行朝,主要的目的有三个,一是想将跟随行朝的非战斗人员撤出来,接到流求或福建进行安置;二是给行朝送去些军械物资,包括二十门火炮和百人的炮兵,用以加强行朝的力量,在即将与张弘范的战斗中最起码能支撑得久一些;三则是打探一下行朝的情况,毕竟好久没与那边的联络官联系了,毕竟现在许汉青还需要打着中兴大宋的大旗。
思来想去,许汉青才想到了那个满脸谄媚的小人孙夫胜,小人也有小人的用法,要是派陈复文去,三言两语兴许就能和行朝的那些官员吵起来,换了孙夫胜,打骂都能陪着笑脸,再加上精通送礼行贿等手段,应该是比较合适的人选。
潮州之战过后,许汉青重新振作了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福建的发展壮大上来。一百年太长,只争朝夕。这便是许汉青提出的口号。泉州军校的政务班毕业生源源不断地被分配到福建各地,建村建镇,开垦土地,接纳流民。
而接踵而来的好消息更使得许汉青喜出望外,兴化盐场开始出盐,戴云山科技司借鉴许汉青的狙击步枪,终于研制出了前装燧发火枪,拉发式手雷产量开始提高,正在陆续替代部队中的点火式手雷,火炮的火门也进行了改进,有了一定的防雨功能。从雷州回来的船队虽然暂时没有找到黄道婆,但运来了大批棉花,许汉青将棉花都运到了戴云山,硝化纤维可是最早的无烟火药,无烟火药燃烧后没有残渣,不发生烟雾或只发生少量烟雾。使用无烟火药可以增加弹丸的射程,提高弹道平直性和射击精度。如果再能使其稳定,黑火药将被取代。
由此,许汉青制定了一个巡视计划,准备在福建境内走一走,看一看,对于福建正在开展的各项工作有所了解,顺便进行一下指导和督促。
当然,许汉青的第一站便是戴云山,做为一个现代人,他当然知道燧发火枪意味着什么,如果燧发火枪真能够达到他心目中的标准,广泛应用起来必将加速淘汰冷兵器的过程。在他的引导下,火枪的研制直接跳过了明火枪的漫长摸索阶段,直接进入了16世纪。旧式的步兵方阵将逐渐让位给更能有效发挥火力的线式队形,为了让更多的枪在一个正面上开火,整个步兵阵列的纵深被压缩到了只有几个人。而且燧发枪兵还可以紧密地排列着,然后在横向上很长很长地延展开来冷兵器以来的战争样式将彻底改观,打败北元的进程将大大加快。一想到此,许汉青兴奋的心情便难以遏制,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戴云山,亲眼看看,亲手操作一下火枪。但是许汉青现在是事务缠身,直耽搁了七、八天才得以率领着亲卫旅出巡。
厓山。
在张世杰的指挥之下,二千多艘战船正在崖山停靠,在不甚宽广的平地上,行宫、官衙及兵舍都已建造完成。不光是士兵,附近之居民也一起从事着这项作业。据通俗宋元军谈所述,尽管当时被征调来从事作业之居民们颇有怨言,不过结果却是“不忘大宋三百余年之恩泽,于目下背叛幼主太后而降元者,竟无一人”呵呵,历史可信吗?可信吧?谁也说不清楚。或许是心中对于年幼皇帝的同情与怜悯,超过了对于元军之恐惧,以及对于宋军之反感吧。经年漂泊之后,宋军终于得以在陆地上生活,皇帝与众人也都非常高兴。
“你看,就算离开了笼子它也不会逃走了。”小皇帝兴奋地指着笼子里的小鸟说道。
“这只小鸟也爱慕着皇上之仁德呢!”祖父俞如珪的眼睛眯了起来。这是个除了可爱的孙子之外一无所有的老人。他原本就是个权势欲望极其淡薄之人,光是女儿进入皇帝后宫这件事情就令他极为惊讶,产下皇子之事更是再度震惊,到了孙子即帝位之时他的惊讶已到了极限,因此反而显得沉着平静。即使被冠上了“国舅”这般的崇高头衔,他的举止行为仍然和从前没什么两样,最期待的就是“谒见”自己的孙子,享受一下难得的天伦之乐。
“听说镇闽侯又打败了元军,连元军的大元帅叫什么百家奴的都被打死了。”小皇帝将小鸟放在肩膀上,问道。
“是呀,镇闽侯已经占领了大半个福建路,连福州都被攻下了。”祖父俞如珪笑着回答道,希望这个消息能让孙子更加高兴。
“福州啊!那里的宫殿可比这里的高大漂亮多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回去呢?”小皇帝望着北方,满怀憧憬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