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陶运昌知道谢立在帮他辩解,隐约听到“补课”,“进步”一类的字眼。让陶运昌回忆起昏暗人生中,最鲜亮有趣的高二时光。那时候奶奶还健在,他还是楼长,是学校的榜样人物,而谢立是刚转来的,没有规矩的,成绩一塌糊涂的小混混。
陶运昌喉头发苦,在洗手间洗了脸,将嫉妒,悲哀都洗去。又从口袋里摸出了那个斑驳的小狗吊坠,握在掌心里摩挲着,看了又看。在吞下一片镇定药物后,便恢复了平日的漠然,重新向正与谢立谈着项目的周岳那桌走去。
77
邻近桌前的拐角处,置有一个玻璃罩,罩子里放着三台古董胶卷机。陶运昌路过时停下看了一眼,周岳发现后便说,是上世纪俄国,日本以及德产的相机,他从欧洲带回的。
陶运昌便驻足观察了一会儿,接着说出了一串型号和数字。周岳怔了怔,有些惊喜,问他,“对相机有研究?”
陶运昌落座,眼神却飘很远道,“这三台相机的生产,正好贯穿了上世纪的战争与分裂。”
周岳只对相机的性能比较了解,就问陶运昌相机背后的故事。陶运昌想了想说有点复杂。但他左手执起桌上的铅笔,问周岳可否在绘图纸上写画说明,周岳同意了。
陶运昌便从相机制造的工厂说起,聊到当时的时局,从相机需要的技术延展到器械与军事背景。
他把复杂的问题说得简单而生活化,还绘有简笔的辅助。让谢立这种对近代史兴趣不高的人都听到插嘴提问。待他将三台相机的命运串联,上世纪的风云变幻都在绘图纸上连接和浮现。
周岳没想到,自己随便在欧洲小城古董店收的小机器,竟可以反映这样丰富的历史图景。他看了一会绘图纸,首次正眼看陶运昌说,“谢立说你以前成绩好,应该是真的。”
陶运昌只说,“是能记得一些没用的东西。”
谢立却盯着纸上的简笔画发呆。他想起很久很久以前,好像也存在过这样的场景。陶运昌和别人谈论着历史事件,自己趴在课桌上偷偷地听。
那是什么时候的事了?谢立记不清了。但陶运昌总是知道很多,却又不张扬,只一点点地去分享故事。多年过去,他并未改变分毫。
周岳犹豫片刻,还是问道,“谢立和我说你喜欢建筑,就没想过自考继续学?”
“没有。”陶运昌否定得很快,似乎不想讨论这个话题,简略道,“唯一的亲人去世后,就没想过那些,感觉没有意义。”
周岳点起一根烟,拿出烟盒自然递给谢立,谢立像怕碰到易燃物一样躲开了。周岳莫名其妙,递给陶运昌,陶运昌谢过拒绝了他。周岳见谢立一直在暗中观察陶运昌脸色,好笑道,“怎么会没意义?你现在不是和谢立在一起吗?怎么,他算不上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