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的小说
认真的小说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 第262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62节

 

但这些人长期服务于军旅,一身本事不好浪费,且如果安置不妥当,很容易变成不稳定因素。

如今看来,这个预备役就是个好办法,干脆在分赐土地、财帛的同时,让他们担任各地民兵教官和预备役的骨干军官,也算发挥余热。

其次,便是北伐功臣们的待遇问题

大明的野战军也就那几个,都督的萝卜坑也就这么多,可积累的功臣们,不可能只做爵位、散阶上的晋升,不搞职务调整吧?

加一品衔,封侯爵郡公的总兵?不合适吧?

左军的白文选就是典型,从尧山就开始的主力战将,就是因为萝卜坑不够,现在还是个总兵差遣。

现在却是有办法了

都督不够?

一个省给你安一个都督!就当是“省军区司令”了

不是重建都司吗?直接将各省都司军事主管,由都指挥使改为都督,这下萝卜坑不就多起来了嘛。

奴儿干

进入辽宁以后,朱由榔自然是毫无疑问地住进了清廷遗留的“盛京”皇宫中。

在此之前,明军攻占盛京的过程,其实相当乏善可陈,甚至颇为滑稽。

被多尔衮委任全权督理关外军政事宜的何洛会,在得到北京沦陷的消息后,根本就没有做太多抵抗,便准备带着仅有的几千两黄旗和本地八旗军士跑路。

对于这厮而言,被明军追杀以至于迅速崩溃跑路的记忆,已经相当深刻,以至于成为习惯了。

当年军山湖战役,何洛会是整个镶白旗唯一的幸存者,若非跑得快,早就喂了鄱阳湖的鱼。

十数万大军,一朝尽丧

那种恐惧,深深镌刻在何洛会的记忆中,以至于当在此面临相似的状况。

这位曾经参与过锦州大战,并立有殊勋的满洲将领,已然再难有与明军骁锐兵锋正面相抗的勇气。

士气这种东西,本就如此玄妙,因为屡战屡胜,所以才会屡胜屡战,同样的,一旦士气被完全摧毁,想要再重新拾起来,却非有足以扭转人心、战局的巨大胜利不可。

当年朱由榔在肇庆时,手里的各路残兵败将们,何尝不是如此?若非尧山一战扭转士气,恐怕也不会比何洛会等人好到哪去。

当然,何洛会想跑,却是没这么容易,科尔沁诸部被冒襄撺掇着喀喇沁吞没以后,整个漠南和辽东之间的联系被完全切断,何洛会往西边跑了没多久,就撞进喀喇沁游骑的行动范围,被对方迟滞。

而身后追兵却是紧随不舍,最终前后无路之下,何洛会毕竟又不是满洲宗室,而且作为当初皇太极在时就跟在豪格屁股后面,多尔衮摄政后,又转头门庭主动卖了豪格的“通达人物”,哪有这么死硬,见逃脱不得,也不做抵抗,直接就降了。

自军山湖以后,明廷手中,八旗满蒙降军林林总总,竟是已有六七千了。

而辽东战场的结束,投降的满蒙军士就更多了,先后不下近万,毕竟被留在辽东的,基本上都是八旗体系中的边缘存在,很多只是包衣而已。

至于真正的死硬核心,大多都在北京满城中的那把大火,和血腥一夜之后,所剩无几。

但这也带来了另一个,让这些降人们心中忐忑万分的决断。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他们的性命,正攥在,就住在曾经本属于满洲政权最为荣耀的盛京皇宫中,那位三十出头的大明天子手中。

毕竟,过去,对方出于统战工作的需要,自己这些降兵降将,还有所利用的价值,而现在,仗已经打完了,除去勉强从山西北面边塞逃脱的阿济格、满达海二人外,整个关内外的满清势力均被清扫一空。

这般情况下,这位天子的态度,就将决定他们的一切。

而在入冬后,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的沈阳行宫中,朱由榔也的确在和几位宰辅的意见之中,端详着手中的奏章。

他此时说出的任何一句话,都将决定数十万人的性命与留存。

战争结束后,经过刚履职的辽宁经略使王夫之,在陈贞慧、郑成功的帮助下,基本统计出了此时位于辽宁地区的满洲部落丁口。

加上关内北直地区幸存被俘的,不包括明军尚未占领的奴儿干地区,海西、建州、野人诸部女真部落,合计大约还有十一万户,约四十万人口。

面对这个并不算庞大,但也称不上少的人口,部分大臣建议将其内迁,打散分布安置于北方,而后勒令蓄发、易服、改姓,有效昔日北魏故事,区区几十万人,最多二十年后,便彻底融入关内百姓当中了。

这也没什么稀奇的,因为早有先例,当年朱元璋对待关内遗留的蒙古人口,便是如此,至今,大明朝里还有不少本是蒙古出身的官员呢,但事实上,经过两百多年的融合与稀释,早已与关内汉人无二。

比如此时正代表大明,坐镇出使漠南的冒襄,祖上就是归化蒙古,但谁又能说人家二甲进士,累世仕宦,不是地道的汉人?

但朱由榔在思虑良久之后,却拒绝了这一提议。

-------------------------------------

“诸卿可曾听说过厄罗斯,额,就是罗刹人?”

沈阳行宫的后院主殿,以前称为清宁宫,此时自然是不能如此称呼了,被朱由榔改为“平辽殿”。

殿中诸多宰相,大臣,均一时恍惚无言

这罗刹是啥地方啊?

倒也不怪他们,明代自中期以后,对东北地区逐渐丧失控制,万历以后,更是连辽东都压不住,何况外东北、大兴安岭、外兴安岭的广阔地域?

但此时,殿中最末尾站着的一人,却怯怯出前,小声言道

“陛下所言罗刹人,微臣略有所闻……”

众人看去,其人身着武将袍服,无翼乌纱,却是最早投明的八旗高级将领,经过快六年,已经升到了总兵衔,伯爵的杜尔德,哦,现在人家叫叶忠允,天子亲赐的名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本来只是作为总兵,乃是没资格参加这等朝会的,但由于议中涉及对满蒙八旗部落的处置问题,故而宰辅们专门让这个了解具体情况的归化将领参与进来。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